八里鄉
八里鄉隸屬於台灣台北縣,位於台北盆地之西北端,位在淡水河出海口之西側,東北隔淡水河與淡水鎮相望,西接林口鄉,南隔觀音山與五股鄉為鄰,西北濱臨台灣海峽。
從八里遠眺淡水對岸 |
八里,她的名字猶如峇里,景觀各有美態。多半的旅遊書籍是較為少介紹這個地方,也許這裡還未被發展為旅遊景點。乘坐小船從淡水抵達八里後,便開展我的八里之旅。
從落船的一刻,你便會發現八里有很多值得停留欣賞的地方。
Bali Wharf 八里渡船頭 |
八里渡船頭~
十三行博物館~
屬於台灣二級古蹟的「十三行文化遺址」於 1957 年經地質學者林朝棨勘查後而定名。
後經考古學者石璋如、臧振華、劉益昌等人陸續發掘出極具代表性之文物及墓葬遺物等,
為公元前 1800 年至公元前 500 年臺灣史前鐵器時代之代表文化,
其人種可能與平埔族凱達格蘭族有關。
出品重要文物為陶器、鐵器、煉鐵爐、墓葬品及與外族之交易品等,
其代表性文物為人面陶罐等。
1989 年至 1992 年間,因八里污水廠將興建於遺址上,引起各方注意,形成搶救遺址熱潮,
文建會邀集相關部會,確立遺址保留面積為 3136.9 平方公尺,
其餘遺址面積則為污水廠所覆蓋,
中央各部會決議於污水廠撥地成立「十三行遺址文物陳列館」,
由中央及臺北縣分別編列預算興建,最後於 1998 年更名為「十三行博物館」,正式興建。
八里與淡水之間渡船停靠的碼頭,
這裡美食的風味可是名聞遐邇。
八里海濱的景色 |
懷舊店舖,在八里渡船頭附近 |
海濱行人棧道及自行車道 |
八里渡船頭老街~
設有行人棧道及自行車道,喜愛踏自行車的朋友,不妨在此享受單車樂。可惜的是當日也許時間過早的關係,我找不到出租單車的地方,所以只好沿著行人棧道,漫步於八里海濱。
Laorong Bastion 老榕碉堡 |
老榕碉堡~
原本為陸軍 178 旅的八里渡船頭軍營,
經過蛻變後,成為可愛逗趣的藝文小站,漆上迷彩之外,當中的碉堡瞭望台也改成了觀景台,方便遊客登高望遠,
瞭望八里左岸以及淡水河對岸的明媚風光,老榕樹的遮蔭,更是讓這裡成為賞景的絕佳地點,不管是白天、晚上,景色各有風情。
Zou-an Park 左岸公園 |
左岸公園~
原稱為西門河濱公園,長達 280 公尺,
公園內設有公共自行車租借站、藍球場、
涼亭、兒童育樂設施、草皮綠地等,
佔地寬廣,十分適合全家大小出遊。
左岸會館 (位於左岸公園內) |
左岸會館~
結合了景色、美食,提供咖啡、簡餐等輕食,而在會館 2 樓的露天座位,更是將淡水的山光水色盡收眼底,夜幕低垂時,燦爛燈海也是魅力之處,令人陶醉。
從左岸公園遠眺彼岸的情人橋 |
Wazihwei Conservation Area 挖子尾自然保留區 |
挖子尾自然保留區~
位在淡水河口的左岸,與淡水共扼淡水河口,因為入海口地形彎曲,所以稱為「挖子」。昔日因沿岸水深可泊舟船,為漢人來台開發較早的地區,清初即為船隻停泊之處所。清雍正 12 年,已經有了街市,後來由於淡水河口淤積嚴重,乾隆以後已經逐漸沒落。
此地為一典型的河口生態系,水筆仔攔截淡水河挾帶之大量泥沙及有機物,形成一片沼澤地。但由於河水受到污染,且有許多業者於該區附近採砂,致使具有國土保安功能的紅樹林生存受到威脅。為了保存紅樹林及其伴生動、植物所形成的生態系,避免受到人為干擾,農委會於 1994 年 1 月 10 日,將該區公告為「挖子尾自然保留區」。
Shihsanhang Museum of Archaeology 十三行博物館 |
十三行博物館~
屬於台灣二級古蹟的「十三行文化遺址」於 1957 年經地質學者林朝棨勘查後而定名。
後經考古學者石璋如、臧振華、劉益昌等人陸續發掘出極具代表性之文物及墓葬遺物等,
為公元前 1800 年至公元前 500 年臺灣史前鐵器時代之代表文化,
其人種可能與平埔族凱達格蘭族有關。
出品重要文物為陶器、鐵器、煉鐵爐、墓葬品及與外族之交易品等,
其代表性文物為人面陶罐等。
1989 年至 1992 年間,因八里污水廠將興建於遺址上,引起各方注意,形成搶救遺址熱潮,
文建會邀集相關部會,確立遺址保留面積為 3136.9 平方公尺,
其餘遺址面積則為污水廠所覆蓋,
中央各部會決議於污水廠撥地成立「十三行遺址文物陳列館」,
由中央及臺北縣分別編列預算興建,最後於 1998 年更名為「十三行博物館」,正式興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