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3 November 2020

扶老攜幼鹿兒島自駕遊 (二十六)

Day 6 continue

第二十二個歷史史跡︰桜島爆発記念碑 さくらじまばくはつきねんひ
地址︰〒892-0853 鹿児島県鹿児島市城山町 1−1
記念碑是記念大正 3 年 (1914 年) 1 月 12 日發生櫻島火山大噴發所造成的災害。這災難記念碑有兩座,一座是設於桜島赤生原町桜島小學內;另一座設於鹿兒島市照國神社附近。
位於照國神社附近的桜島爆発記念碑建於大正 5 年 (1916 年),最初是建於國道 3 號與國道 10 號相交的道路 (即南泉院馬場附近),由於要改善道路的關係,將記念碑遷至現在的位置。

桜島爆発記念碑碑文

第二十三個歷史史跡︰照国神社の大鳥居 Shinto Shrine Big Tori
地址︰〒892-0841 鹿児島県鹿児島市照国町 18
建於昭和 4 年 (1929 年),由照國神社奉賛会記念昭和天皇即位而建造。由鋼筋混凝土製造,高六十尺的大鳥居,是鹿兒島縣最大的鳥居。昭和 20 年 (1945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照國神社受空襲被摧毁,但這大鳥居卻沒有倒塌,相當堅固,那時的彈孔痕跡,仍存留在大鳥居上。

連接 4 條國道的大鳥居

橙圈為戰爭造成的彈孔

照國神社 てるくにじんじゃ Terukuni Shrine/Jinja
地址︰〒892-0841 鹿児島県鹿児島市照国町 19−35
鹿兒島縣在江戶時代屬於薩摩藩領地,在德川幕府建立前,一直由島津氏所統治。安政 5 年 (1858 年),當時第廿八代當家島津齊彬急病去世,享年 50 歲。文久 2 年 (1862 年),由其弟弟久光及甥兒忠義繼承其遺志,並選址於鶴丸城西面之南泉院供奉島津齊彬。翌年 (1863 年) 5 月 11 日,孝明天皇勅命授予島津齊彬「照国大明神」的神號,以表揚其豐功偉績。元治元年 (1864 年) 在東照宮舊址興建照國神社。明治 6 年 (1873 年) 被列入為縣社;明治 15 年 (1882 年) 升格為別格官幣社;明治 34 年 (1901 年) 賜予正一位。昭和 23 年 (1948 年) 被定為神社本廳的別表神社。
每年舊曆 6 月 16 日,有神社最大規模的重要祭祀 - 六月灯。神社有兩大重要財產,分別是島津齊彬的相關信件及國寶太刀銘「國宗」。

照國神社

Sunday, 22 November 2020

扶老攜幼鹿兒島自駕遊 (二十五)

Day 6 continue

第二十個歷史史跡︰鹿児島県立博物館 かごしまけんりつはくぶつかん
地址︰〒892-0853 鹿児島県鹿児島市城山町 1−1

鹿児島県立博物館本館

鹿児島県立博物館 (Kagoshima Prefectural Museum) 是由本館、別館及旧考古資料館所組成。前身為縣立圖書館,建於昭和 2 年 (1927 年) 十月,鋼筋混凝土建築,樓高三層,由鹿兒島縣建築課岩下松雄先生設計。平成 20 年 (2008 年) 四月十八日,指定為註冊有形文化財產。
本館主要介紹從南到北 600 公里的鹿兒島自然風光,至於在鹿兒島縣文化中心四樓,建於昭和 41 年 (1966 年) 的別館,主要展示恐龍化石。
博物館的本館建築於鶴丸城遺址上,鄰近西鄉隆盛銅像、鹿児島県歴史・美術センター黎明館、鹿児島県立図書館、鹿児島市立美術館及かごしま近代文学館・かごしまメルヘン館などがあり,因而形成了「鹿兒島文化區」。

在本館附近有這些河道

在本館附近的地方

第二十一個歷史史跡︰鹿児島県立博物館考古資料館
かごしまけんりつはくぶつかんこうこしりょうかん Kyukagoshima Prefectural Museum
地址︰〒892-0853 鹿児島県鹿児島市城山町 1
鹿児島県立博物館考古資料館,建於明治 16 年 (1883 年) 設於當時的縣立興業館內,石造建築物,樓高兩層。這地方曾有三年被市政廳用作臨時政府之用。這所建築物以西洋風格作基調,在細節位上加上和風圖案,構成獨特建築。其後用作商工奨励館,昭和 20 年 (1945 年) 因戰爭而受破壞,建築物內部被燒毀。重建後,於昭和 26 年成為鹿児島県立博物館,當旧縣立圖書館改建為博物館後,便成為考古資料館。平成 10 年 (1998 年) 註冊為國家有形文化財產 (建築物)。

在考古資料館前有照國公園

鹿児島県立博物館考古資料館


Monday, 9 November 2020

扶老攜幼鹿兒島自駕遊 (二十四)

Day 6 continue

第十八個歷史史跡︰館の馬場石碑 やかたんぱあ
(地址︰〒892-0853 鹿児島県鹿児島市城山町 4)
在江戶時代設立於鶴丸城 (即津島氏的鹿兒島城) 前的館の馬場,現已成為與歷史和文化之路相對應的 10 號國道。於 1985 前是有軌電車的上町線。歷史和文化之路上的石牆、街燈及鋪滿石頭的行人路,是市內的重要地標,綜合其他歷史遺跡及文化遺產,反映出明治時代之後的動盪時代。鹿兒島市政府盡量保留當年的地標,以讓人感受到當時的歷史和文化氛圍。
館の馬場石碑的位置,現時設在鹿児島市立美術館門前。


館の馬場石碑

第十九個歷史史跡︰市里程元標石碑 りていげんぴょう
(地址︰〒892-0853 鹿児島県鹿児島市城山町 4)
在同一條國道上,館の馬場石碑的隔鄰的市里程元標石碑,建於明治 40 年 (1890 年)。
石碑的正面刻有「距鹿児嶋縣廳貮丁貮拾九間」,意思是距離鹿兒島縣廳約 270 米。
此外,距離西面伊敷村、南面中部宇村及北面吉野村的距離也被記錄下來。

市里程元標石碑

10 號國道上的重要標誌

Thursday, 5 November 2020

扶老攜幼鹿兒島自駕遊 (二十三)

Day 6 continue

第十六個歷史史跡︰鹿児島市中央公民館 かごしましちゅうおうこうみんかん
(地址︰〒892-0816 鹿児島県鹿児島市山下町5-9)
從小松帶刀銅像往西鄉隆盛銅像方向行,就到達於昭和二年 (1927 年) 建成的鹿兒島市中央公民館。作為大正十三年 (1924 年) 一月皇太子裕仁殿下結婚的紀念項目,於大正十五年 (1926 年) 8 月動工,昭和二年 10 月竣工,並定名為鹿児島市公会堂。
公会堂是由片岡安先生所設計,建築物是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入口附近的柱子和牆壁使用當地生產的加治木石材。
作為鹿兒島市唯一一間的市政文化設施,承擔起社會教育設施的角色,實施整個城市的項目,並在中部地區擔任地區性公民大廳。昭和二十年 (1945 年) 由於戰爭的破壞和建築物的老化,於是翻新這所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感覺,被高度評價為具有現代建築的特徵的建築物,並於昭和廿四年 (1949 年) 改名為鹿児島市中央公民館,由鹿兒島市經營。
平成十七年 (2005 年) 11 月 10 日註冊為國家有形文化財產。

鹿児島市中央公民館

第十七個歷史史跡︰西鄉銅像 さいごうたかもりぞう
(地址︰〒892-0853 鹿児島県鹿児島市城山町 4-36)
站立在鹿兒島市藝術博物館附近的西鄉銅像,是由當地雕塑家安藤照 (あんどう てる Teru Ando) 為鹿兒島市紀念西鄉隆盛逝世五十年而花了八年時間所製作的雕塑。於昭和十二年 (1937 年) 5 月 23 日揭幕。銅像以身穿陸軍制服形象,站立在城山背景下的雄偉紀念碑。
除鹿兒島市外,東京的上野恩賜公園及霧都市溝邊町的西鄉公園都設有西鄉銅像。

設於鹿児島市中央公民館前的石碑

西鄉隆盛銅像

西鄉隆盛 さいごう たかもりSaigō Takamori
生於文政十年 (1828 年) 1 月 23 日,是日本江戶時代末期 (幕末) 的薩摩藩武士、軍人及政治家。為西鄉吉兵衞隆盛的長男,幼名小吉,通稱吉之介,成人禮後取名隆永,號南洲。王政復古後西鄉被授予位階之時,親友吉井友実誤將其父之名「隆盛」上報,其後將錯就錯,即以隆盛為名。
雖然西鄉隆盛是薩摩藩的下級武士,卻受藩主島津斉彬的提拔,成為他的隨從並跟隨至江戶。安政五年 (1858 年) 島津斉彬急病離世,西鄉隆盛被幕府追捕期間,受藩命改名西鄉三助,同年 10 西鄉與同被追捕的僧人月照從大坂回鹿兒島;薩摩藩唯恐得罪幕府,11 月在平野國臣的陪同下,將月照流放至日向國 (即現今宮崎縣附近) ,意味著要將其殺害,16 日夜半,西鄉與月照投海,月照溺斃,西鄉獲救,近一個月後痊癒。薩摩藩命西鄉再改名菊池源吾,並流放至奄美大島,而幕府宣稱西鄉已死。
安政六年,鹿兒島藩的大權落在島津久光的手中,久光欲紹述亡兄斉彬遺志,推動幕政改革,於文久二年 (1862 年) 2 月,召西鄉回薩摩,並受藩命改名大島三右衞門。久光召見時,西鄉直言無官位,亦無斉彬的人望,恐上京不順利,惹來久光不快。在大久保利通的勸說下,同意輔助久光上京,並在下關待機。但因過激派有馬新七等人籌謀在京都起事,情形緊急下,西鄉違背命令緊急上京,招致久光大怒,將西鄉逮捕柙回鹿兒島。6 月藩命西鄉改名大島吉之助,將其流放至德之島,但久光認為流放至德之島處罰太輕,於是發出命令,將西鄉流放至沖永良部島,並將其關柙牢中。
元治元年 (1864 年) 4 月,因人才不足,在大久保利通及小松帶刀的建議下,島津久光再一次召回西鄉隆盛回薩摩,任命為軍賦役,掌握薩摩藩在京都的兵權。在 8 月 20 日的禁門之變中,西鄉主導的薩摩藩雖然在政策上試圖中立,阻止長州與幕府任何一方單獨控制朝廷,但最終仍參與戰鬥,致使長州藩傷亡慘重。其後他成功建立薩長同盟、令王政復古,以及巧妙地主導了戊辰戰爭。明治二年 (1869 年) 6 月拒絕在東京任官的命令,回到鹿兒島。
西鄉隆盛在其三弟西鄉從道的勸說下,於明治四年 (1871 年) 於新政府復職,出任參議,之後還擔任過陸軍大將、近衞都督等職務。明治六年 (1873 年),大保久利通及木戶孝允與岩倉使節團因日朝的外交關係而與西鄉隆盛主張的提案對立。政變後,西鄉回鹿兒島。因為政變改革,令鹿兒島縣籍軍官、警察等相繼回鄉,縣內無業青年增多,為約束他們,西鄉設立私學校,並得縣令大山綱良的協助。私學校設有銃隊學校,以篠原國幹為監督,設砲隊學校及幼年學校 (章典學校) ,以村田新八為監督,又在縣內各鄉設置分校。私學校黨在西鄉影響下,成為縣內最大勢力,在縣政中漸漸處於主導地位,鹿兒島縣實質上已經成為私學校黨支配下的半獨立政權。
明治十年 (1877 年) 因為刺殺事件而引發西南戰爭,領導私學校的學生向政府問罪,可惜事敗退至城山,最後在城山自刃。明治政府褫奪西鄉隆盛之官位,將他定位叛亂賊軍將領。然而民間對西鄉隆盛聲望甚高,喜愛西鄉的明治天皇也替他婉惜,由於天皇的意向及黑田清隆努力奔走下,西鄉隆盛死後十年,大日本憲法頒佈同時獲得赦免,並追贈正三位官階。

Tuesday, 3 November 2020

扶老攜幼鹿兒島自駕遊 (二十二)

Day 6 continue

在酒店附近遊逛了一小時,回到酒店,見長者已經睡醒並正在整頓行李,我亦趕緊梳洗及整頓自己的行李,再到餐廳會合其他家人,吃我們在這裏的最後一頓早餐。

早餐過後,先回房間取行李,妹子往酒店櫃台 check out,距離出發往機場的時間尚早,於是一家人便在酒店附近逛逛。查看地圖,距離酒店兩、三條街有一個中央公園,地方看似頗大,於是家人們決定前往那處看看,而我在探索好奇心的驅使下,又再跟家人分道揚鑣,我再探索一下附近的歷史遺跡。

第十四個歷史史跡︰(県) 里程元標 (りていげんびょう)
(地址︰21, 21 東千石町鹿児島市鹿児島県 892-0842)
在江戶時代,鹿兒島城下以每一里的距離都標有指示每條通道距離的標記。起點是在市政廳別館附近的廣場入口,但現在並不存在。建於明治 35 年 (1902 年) 的原始標記保留在這裡。

於顯真堂旁的鹿兒島縣里程元標

第十五個歷史史跡︰小松帯刀銅像 (地址︰〒892-0816 鹿児島県鹿児島市山下町5-3)

於寶山文化館的小松帶刀銅像,
銅像是面向照國神社

小松帯刀 こまつ たてわき Komatsu Tatewaki
出生於天保六年 (1835 年),本名肝付兼戈,是薩摩藩鹿兒島城喜入領主肝付兼善的三兒子。於安政三年 (1856 年) 成為吉利領主小松清猷的養子,於是改姓小松。通稱為尚五郎、帶刀。繼承家督後與宮之原主計的養女小松近 (千賀) 結婚。安政五年 (1858 年) 改名為小松清廉,但以小松帶刀之名為人熟知。號觀瀾、香雪齋。
文久元年 (1861 年) 受到島津久光的賞識而與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改革藩政。在寺田屋事件、生麦事件、薩英戰爭中都積極參與。戰後,駐紮京都擔任與朝廷、幕府及諸藩連絡、交涉的官員。有份參與組織及建立薩長同盟。明治維新後,參與新政府的政事並且擔任總裁局顧問、外國官副知事、玄蕃頭等重要職位。
明治二年 (1869 年),因病辭職,版籍奉還時,率先返還自己的領地。明治三年 (1870 年) 以 36 歲的英年病逝大阪,由於小松帶刀來不及目睹薩摩和日本的發展就辭世,所以被世人稱為「虛幻的宰相」。